何不食肉糜,出自《晉書·惠帝紀》,晉惠帝執政時期,有一年發生饑荒,百姓沒有糧食吃,只有挖草根,食觀音土,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。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,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后,大為不解?!吧屏肌钡臅x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,經過冥思苦想后終于悟出了一個“解決方案”曰:“百姓無粟米充饑,何不食肉糜?”(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,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?)。

中文名

何不食肉糜

釋義

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

原文

“何不食肉糜?”其蒙蔽皆此類也

記載文獻

《晉書·惠帝紀》

肉糜

肉粥

主人公

司馬衷(晉惠帝)

發生時期

西晉

原文出處

出自《晉書·惠帝紀》:帝嘗在華林園,聞蝦蟆聲,謂左右曰:“此鳴者為官乎,私乎?”或對曰:“在官地為官,在私地為私?!奔疤煜禄膩y,百姓餓死,帝曰:“何不食肉糜?”其蒙蔽皆此類也。

注釋譯文

注釋

肉糜:肉粥。

帝:指晉惠帝司馬衷(259-307),字正度,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子,西晉的第二代皇帝,290-307年在位。司馬衷于267年被立為皇太子,290年即位,改元永熙。

華林園:宮苑名,即芳林園,魏正始初年,因避諱齊王曹芳諱而改名為華林園,故址在今河南洛陽東。

蝦?。焊蝮?/span>

左右:侍從

或:有人。

嘗:曾經。

聞:聽到。

及:到。

蒙蔽:昏聵癡頑。

譯文

司馬衷曾經在華林園里游玩,聽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聲,就對侍從們說:“這叫喚的東西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?”侍從們說:“這叫喚的東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,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?!钡搅颂煜聻幕牡哪隁q,百姓餓死,司馬衷竟然問:“他們為什么不吃肉粥呢?”他的昏聵癡頑都是這種樣子的。

詞語含義

一、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,也指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對別人的處境或行為妄加評論或建議。[1]

二、幸存者偏差。

類似事件

法國

盧梭《懺悔錄》中:Enfin?je?me?rappelai?le?pis-aller?d’une?grande?princesse?à?qui?l’on?disait?que?les?paysans?n’avaient?pas?de?pain,?et?qui?répondit:?Qu’ils?mangent?de?la?brioche.(我終于想起了一位崇高的公主說的挽救時局的辦法:當她獲知農民沒面包時,她說“讓他們吃布莉歐(一種奶油糕點)好了”)